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
銀紙的由來
黃帝順符天地自然法則。敬天修地,以道治國。到周代李耳的超脫自然之思想學說。東漢張道陵才組織定制度,道教正式行教,稱『天師道』。這時候才有較正式專職的道人。這些道人大都在較近山川,隱靜之處修持。當時交通不便,通信不發達。每當在重要祭典前半個月,這些道人會將竹木堆在一處燃燒。煙就傳達了信息,看不到煙的地方,可以聽到竹子爆裂的聲音,這就是「爆竹」的由來。祭典日子到了。村落的人帶著他們最好供品,扶老攜幼到廟觀道場,用誠的心感謝神的庇佑。黃帝先聖已懂得惜物,當修禮時,以不將供品全部丟入火堆,真正有修為道士,所主持的法會還看得到,但到現在很少了,只有混飯「獅公」。張道陵制度化後,改隨當時的貨幣金子丟入火堆,就是所謂的「燒金」。真金不怕火,用來表示赤誠之心。當時已懂得冶金術,知道金銀同時丟入火堆,會融合成色金,也就是現在的k金,要重新冶煉成純金,相當麻煩而費時,所以銀在敬神時不用。當祭典結束後,等火熄了,廟觀裡的道人才將炭灰清理,取出金子,添購廟觀所需日用品,食物、油燈等;之後,所有剩餘的金子就購些藥品、衣物等分送給村落的貧苦人家。「燒金」最大的意義在供養道人,為眾生傳法。他們的行為道德崇高,能公正的將金子、物品分送給貧苦人家。他們是擁有崇高德行的人,所以我們稱他們為「道士」,而他們常自嘲「貧道」。
到了漢代,蔡倫發明了紙,當時社會已相當進步,士、農、商、工已有所專,若仍使用木柴、竹子已較不方便,腦筋動得快的商人,想出將金子加工成金薄片,貼在紙上成為真正的「金紙」。但是燃燒金紙,紙灰會隨熱流亂飛,所以用石頭圍成一圈,將金紙放在裡面燒,就萬無一失了,這就是「金爐」的最初形狀。當然祭典後或年末,清理出來的金子,也是購買廟觀所需及將剩餘救濟貧苦人家。此乃無量功德,亦是「燒金」真正的意義所在。
銀紙本來沒有,有商人動腦筋快,用銀加工成銀薄片,貼在毛邊紙裁成的小塊紙片上,成為鬼靈的銀紙。就買通不肖的人,睡無底棺材,叫裝死。並由他家人連續在他腳尾燒銀紙,就是『腳尾紙』的由來,銀紙燒了七天七夜,裝死的人復活了,並將目的傳達出去說:因為燒了銀紙給鬼差,所以鬼差。把他的靈魂放了回來。這個大騙局竟然流傳到現在,真是荒唐。
燒紙錢等於不斷的殺生,初一、十五,初二、十六各燒一把紙錢,加上喜慶及神明誕辰,一年可能燒去幾棵樹,一生就燒掉一大片山林。山林的昆蟲、鳥獸就失去了棲息而死,這不是間接在殺生嗎?如果台灣紙錢紙漿不是進口的,台灣很可能已成為沙漠了。世界森林的消失,會帶來人類的災難,大家都懂。不要再造業了,讓你所敬奉的神,背著你造的業,抬不起頭。是幸,是不幸,流得青山在,子孫有水喝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4 則留言:
你說的紙錢應該是「民間信仰」吧?
對了!
這位瑜珈老師,您可以提供給我對於攤屍式較好的說明網頁嗎?
還是妳自己要寫一篇?
--
最近在讀一些南傳佛教的東西,關於禪定次第的過程,我覺得寫的蠻清楚的。
還有應該會以現在這個帳號的blog,寫一些有關靜坐初學者所需知識的文章。
若有很正面的知識跟文章
請您提供喔!我有個很固執的爸爸 初一 十五 逢年過節 還再燒大把紙錢!!
關於攤屍式 也許我要請教董老師 他的見解會更貼切!
攤屍式不必再請教董老師了吧?姑且不說教學的年資,妳自己都練習那麼多年了。
很期待妳寫一篇(要好好寫喲!)……
至於燒紙錢的問題,很多老一輩的人都會有這種習慣,我是覺得就順從老人家吧!因為要改也改不了的。至於新一代的年青人已經愈來愈不信這套了。(我連偶像基本上都不拜的,可是隨著家人去廟裡的話,也得入境隨俗拜一下,但也只是表面拜、心裡不拜。)
--
我最近是在讀性空法師的《阿毘達摩的理論與實踐》,內容以南傳佛教的《清淨道論》為主,以前很少讀到佛教的「論」,「論」應該是論師們對佛經的解釋及闡述。
讀到目前的最大感想是雖然南傳佛教來台大多還是傳「觀禪」為主,但以《清淨道論》的禪修次第,還是宜先「止禪」有成後,然後再修「觀禪」。
張貼留言